我为什么对婚姻如此恐惧 -金色年华心理咨询中心
咨询电话:0553-5209476 网站首页 世茂分部 |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新闻动态 | 专家风采 | 青少年危机 | 催眠 解梦 | 相关知识 | 人格障碍
情感婚姻 | 抑郁症 | 焦虑症 | 强迫症 | 性心理 | 社交恐惧 | EAP中心 | 失眠门诊
  栏目导航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专家风采
>相关知识
>人格障碍
>情感婚姻
>抑郁症
>焦虑症
>强迫症
>性心理
>社交恐惧
>EAP中心
>青少年危机
>催眠 解梦
>失眠门诊
  情感婚姻
我为什么对婚姻如此恐惧
来源 : 芜湖心理咨询      日期 : 2010-12-21         点击次数 : 1687
我为什么对婚姻如此恐惧
作者:李业平 王枚珍 

  刚刚结束了一段感情,尽管是我先提出分手的,但我仍沉浸在分手的痛苦之中。这种痛苦并不是因为与多年来朝夕相处的女友不能步入婚姻殿堂而遗憾感伤,更准确地说,是对自己在这样的关系中的无助和迷茫感到失望。是的,深深的失望。当其他同龄的年轻人正沉浸在甜蜜的恋爱中,并期待着能够牵手走向永远时,我却发现自己并不具备这样的信心和勇气。在爱情里,我就像一个缩手缩脚的人,一个小心翼翼的人,任何的蛛丝马迹在我的世界里都被演绎成草木皆兵。我对婚姻的恐惧,超越了我想跟一个人海枯石烂的美好愿望,我对婚姻的恐惧使我下定决心结束这段关系。

  怎么说呢?我的女朋友,她是一个很好的人。我们在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但是两个好人在一起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吗,我不确定,或许我并不是一个好人吧。她无数次地在我面前历数她前男友们的缺点,以此说明我优于其他男人时,我并没有任何沾沾自喜的感觉,反而感到一种无形的压迫感。每当她滔滔不绝地诉说着恋爱史的时候,我甚至怀疑站在我面前还是那个善解人意的女友吗。为什么她会变成这样,是她太爱我了吗?倘若我跟她分手,我会不会也像她的前男友们一样,成为她向后男友诉说的历史呢?她会怎么说我的缺点呢?想到这里,一种强烈的抗拒感横亘在我跟她之间,我渐渐看不见她的好,而看见的只是她发牢骚时的嘴。最后我决定提出分手,理由也很简单,我告诉她,对于婚姻我始终没有准备,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准备好了。

  痛苦之中,我安慰自己,分手其实是另一种拯救,我拯救了她在我心里的形象。我不希望她的形象沦陷在爱情和婚姻的沼泽里,我甚至不希望任何一个女性的形象就此沦陷。因为我的母亲,她就是这种沦陷的结果。在我的成长记忆里,父亲的形象总是缺失的。我只知道父亲很忙,在外经营小本生意,常年不能回家。而母亲就是我们这个家庭里话语权的操控者。

  我所有关于父亲的印象来源于我母亲。她告诉我,长大以后不要学父亲,做生意也失败,没有一点用。她告诉我,你的父亲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是一个不好的人,自私自利的人。当她极力建造一个我对父亲不好的印象时,我却陷入困惑之中。父亲真是这样一个人吗?为什么他从来没有站出来为自己辩护?我该给他这样的机会吗?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他难得回家,给我带来了我喜欢的玩具,还告诉我要认真学习,长大才有出息。父亲那个时候的形象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它与母亲的恶语相向截然不同,充满了温暖和希望。

  我对于父亲的概念更加模糊了,当学校要求填写家庭成员时,我总在父亲的名字上沉默许久。那时,老师要求写一篇《我的父亲》的作文,我去母亲那里询问有关父亲的事,母亲竟然蛮横地要求我改写成《我的母亲》,老师明明要我写《我的父亲》,我怎么可能改写呢?但是面对母亲的愤怒,我最终无奈地只能按照她的意思改写。但在我心里,一个更强烈的声音在呐喊,我是有爸爸的人,我为什么不能写我的爸爸,我的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想认识他!

  我的母亲直到现在仍不知道我对于女性的恐惧、抗拒来源于她自己,来源她在我成长过程中对于父亲的扭曲。我一直不明白,父亲究竟做错了什么,让她如此厌恶他。而最大的错难道就是他们是夫妻吗,于是留给母亲横加指责的权利?会不会其他女性进入婚姻后也会变成我母亲这样呢,而我又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我的父亲?每当我看到周围已婚的女性在抱怨指责她的丈夫时,我就想,当初你为什么要嫁他呢?当初不是你的选择吗?
我迷茫、困惑、失望,我想要找到答案,找到出口,否则我永远都找不到通往婚姻的路。
 
心理点评:

  就本案提供的信息,从交互作用分析(TA)角度来看,主人公至少有二个禁止讯息即“不要亲密”和“不要归属感”。禁止讯息是早年形成的,内心身处存在“你绝不可以”。
“不要亲密”这种禁止讯息可能让孩子认定:“我必须照顾好自己“,”我绝不会信任女人”, “关心别人是没有用的……我绝不要结婚”。 这种讯息的传递可能是父母避免与孩子有身体上的接触,或是让孩子感觉父亲或母亲不在身边。本案主人公发生的情况,其父亲常年在外,也许与此有关。

   “不要有归属感”这种讯息可能来自家庭态度,因种族或文化差异而产生。结果不能导致一个人感觉自己与众不同,或是来自孩子自己对现实的理解。例如,孩子童年时住在祖母家,或被送到寄养家庭,或是不断听到别人说他与其他孩子很不同而接受了这类禁止讯息。

    本案主人公将对女性的恐惧归结于母亲。从交互作用分析角度看,其母亲对其蛮横,也是安抚。孩子们当然喜欢感应到正面的接纳,被温暖柔和的手安抚;如果得不到,他也可能因被打嘴巴而感到满足,毕竟这总比完全不被注意来得好。俗话说“打是疼,骂是爱”,可能也是同样的道理。人得不到安抚是难以活下去,尤其孩子。

    本案主人公对自己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得很深刻,也积极地找到出口。就本案给我们的启示,家庭教育很重要,作为父母尽力能安抚自己的孩子,尤其幼小的孩子,不能因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孩子,否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有影响。

同时作为本案的主人公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归于父母,作为个体对环境不是被动,人类一直以来都在适应环境,改造环境,战胜环境。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无须多言。个体需要积极面对周围的环境,像幼小的孩子一样敢于接受未知的世界,不怕失败,不畏惧环境。我们的言行必须由我们自己负责,而不是别人负责。


 你说你的女友是一个很好的人,你没有仔细的描述她好在哪里,但是我可以基本肯定的是你们曾经相爱过,也可以肯定你的女友还是原来的她,不一定有过多少变化。变化的是你:你曾经爱她,而现在不爱了。

  你在一个很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当中长大,父亲常年不在家,你对父亲的印象来源于母亲,母亲就是你们家庭的话语权,而在你母亲的眼里,父亲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不是好人。而且,你一直生活在母亲对父亲源源不断的抱怨当中。母亲向你抱怨父亲的不是的时候,也可能仅仅发泄心中的不满,可是她没有想到,她的那些抱怨首先伤害到了年幼的你。可是父亲给你的印象却是温暖和希望。这里面太多的未知和不确定性一直伴随你的整个成长过程延续至今,以至于在成年的你看来,“对于婚姻,你始终没有准备,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准备好了。”

  其实,大多数人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是不知不觉在寻找自己的“理想父母”,你开始的时候觉得你的女友好,可能就是因为你无意识的感觉她身上有很多你母亲好的方面的影子,但是交往一段时间以后,你的女友总是不停的说她前男友的种种不好,这可能让你感觉女友越来越像你反感的那个母亲了。

  既然你现在已经知道你对于女性的恐惧、抗拒来源于你的母亲,来源她在你成长过程中对于父亲的扭曲。那么我相信已经明白了你对女友的反感也许就是来自于她像你的母亲抱怨你的父亲那样对她的前男友滔滔不绝的历数。所以你担心会不会其他女性进入婚姻后都会变成你的母亲这样。而你又会不会成为你的第二个我的父亲?

  但是,亲子关系是“天赐”的,好母亲也罢坏母亲也罢,我们没得选择,只能接受,而恋爱关系却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正是因为可以选择,我们自己的人生才有了意义。也许你无意中将恋爱对象定格在自己内心深处的“理想母亲”。目的是修正你童年的遗憾,现实母亲或多或少让你不满意,你心中藏着理想母亲的模型,它是你选择恋人的基石。如果“理想母亲”选择成功,不仅童年的遗憾得以修复,你还会真正成为一个为独立人格的人,这是人格成长的最重要的一步,也是与家分离的最后一步。然而,不幸的是,你的恋爱对象的“理想母亲”没有获得成功,反而留下了更深的疤痕:“对于婚姻,我始终没有准备,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准备好了。”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你没处理好恋爱与原生家庭分离这一矛盾。

  恋爱到深处,我们往往会变成孩子。无意识的希望恋人能 扮演理想父母的角色,弥补自己童年的缺憾。

  我们将这个愿望投射到恋人身上,如果恋人很在乎我们,他就会主动去满足我们这个来自无意识的愿望,去扮演理想父母角色。一旦我们觉得恋人符合自己理想父母的形象了,我们就会变成孩子。因此,对于现在的你,我可以给你两个建议。一:继续耐心的寻找或等待,或许你能够找到你的“理想母亲。”二:看心理医生,改变一下你的也许是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心理医生也可以帮助你安抚你潜意识里的那个童年自我。

 
  上一条:倾斜的婚姻,不对等的夫妻
  下一条:我这样赢回了外遇的丈夫
  专业与爱,让您的每一天都是金色年华
友情链接:
   
  语栖心理咨询(原金色年华心理咨询) 技术支持:天颂公司 管理登录
全天值班电话:18955322167(值班手机)皖ICP备17028523号-1
邮箱:9215595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