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的五个精神分析维度 -金色年华心理咨询中心
咨询电话:0553-5209476 网站首页 世茂分部 |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新闻动态 | 专家风采 | 青少年危机 | 催眠 解梦 | 相关知识 | 人格障碍
情感婚姻 | 抑郁症 | 焦虑症 | 强迫症 | 性心理 | 社交恐惧 | EAP中心 | 失眠门诊
  栏目导航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专家风采
>相关知识
>人格障碍
>情感婚姻
>抑郁症
>焦虑症
>强迫症
>性心理
>社交恐惧
>EAP中心
>青少年危机
>催眠 解梦
>失眠门诊
  人格障碍
“自恋”的五个精神分析维度
来源 : 芜湖心理医生      日期 : 2013-9-5         点击次数 : 49018

1、自恋:力比多的投注,快乐为本

这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自恋,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让自己活得舒服一些,开心快乐一些,所谓的“冷暖自知”,这是自恋的动力学特征。弗洛伊德比较重视这个维度,重视动物本能,所谓的“性驱力”;弗洛伊德把自恋分为“原发自恋”和“继发自恋”。原发自恋是指力比多投注于自身,这是新生儿的自恋特征,比如吸吮手指、性自慰等,通过自体刺激而获得快乐,不与他人形成人际互动关系。在后续的正常发育过程中,力比多逐渐地离开自身,投向妈妈的乳房等外部对象物。如果力比多外部投注时受到挫折,重新返回自身,就叫做“继发性自恋”。 这是弗洛伊德对于“自恋的动力学”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2、自恋:眼睛、理性、客观、自我意识,误把自身当作“他人(客体)”

弗洛伊德也曾经引用水仙花的故事,来说明自恋的这层含义。神话传说中,古代有一位英俊少年,爱上了水中自己的倒影,终于有一天,他要跟水中的倒影融合,扑进水中,被淹死;死后,水面上开出了一束美丽的水仙花。这个故事的含义是:人类把自身当作是“别人”、“对象物”、“客体”去爱,与客体的自身融合。每个人所爱的是客体的自己,而非主体的自己。当人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认识自己,更多的使用眼睛去观察自己,而非用身体去感受自己时,人把自己当作客体去爱,比如,自从那片树叶开始,人类发明了衣服,从此,人类爱衣服超过爱自身,很多人即便自己吃不上饭,也要买件漂亮衣服穿给别人看,死要面子活受罪。一旦人把自身当客体,爱上客体的自己,人就会忽略了主体,甚至是失去了主体的地位,形成假性自体,人生变成了一场人格作秀。人类进化到今天,人类的智慧发展了,理性增加了,具有了超强的自我意识,每个人心中都形成了关于“自体的表象”,人的主体地位让位于心中的客体表象,主体虽然也存在于心中,但是主体自然受到了客体表象、理性等的压制。自恋的这一部分特点,曾经是弗洛伊德所关注的重点之一,后续地发展出客体关系理论的观点。 

3、自恋:自我中心,把“他人(Others, object)”当作“我的(Mine)”,把“我的”当作“我(Isubject)”

人类的肉身,本来只有一百多斤。每个人以身体为界,可以区分自身与他人。但是,人类自从进入社会群体生活以来,每个人“以人为镜”,通过他人的存在来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人的心灵,已经超出了肉身的界限,把身边的“他人”也当作是自我存在的依据。比如,人们经常会说“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家乡,我的同学朋友,我的孩子,……我的学历,我的工作,我的房子,我的汽车,我的财产”。每个人都倾向于把自己当作“坐标原点”,认为地球和他人是围着自己转的,把身边的人和物当作是自我的外部延伸或者是自我的附属物。这种“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经常表现为把“他人(Others, object)”当作“我的(Mine)”,把“我的”当作“我(Isubject)”。一旦人类发展到这一步,人类已经远离了人自身,主体被客体所替代,形成了自体客体(self object)。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条:“睁眼”还是“闭眼”? 谈“自恋”
  下一条:人格健康与家庭教育
  专业与爱,让您的每一天都是金色年华
友情链接:
   
  语栖心理咨询(原金色年华心理咨询) 技术支持:天颂公司 管理登录
全天值班电话:18955322167(值班手机)皖ICP备17028523号-1
邮箱:921559508@qq.com